近日
西电电子工程学院李龙教授课题组
在自适应无线定位和无线能量传输方面
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每一项任务都充满挑战。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频超表面的无线传能、感知定位和通信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自适应的无线能量传输(Adap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简称 AWPT)。我司有幸参与其中PCB设计,制板,焊接,器件采购,结构设计和加工方面的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助力。
该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智能化地调整电磁波传输参数,如波束焦点、传输功率等,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环境状况以及设备的实时需求,动态优化无线能量传输效率。与传统无线充电方式相比,AWPT 技术的优势十分显著,它能大幅提升无线能量传输效率,并且能很好地适应各类动态、复杂的应用场景,像是移动设备随时变换位置、无人机在空中飞行作业、智能家居设备协同运作以及可穿戴设备贴身使用等。
这一技术成果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提升能量传输效率上,它还对推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进程有着重要作用这项技术的突破,推动了超表面技术朝着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为未来的无线能量传输和智能设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它不仅显著提高了动态无线传能的效率,还赋予系统灵活的目标无线定位和能量聚焦能力,在一些极端场景下,有望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持续提供电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超材料基础科学中心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大力资助,这也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在 PCB 设计阶段,我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运用先进的电路设计软件,经过反复论证与优化,精心规划每一条线路走向,确保信号传输的高效稳定。
制板环节,我们选用高品质的基板材料,采用高精度的制板工艺,从钻孔、电镀到线路蚀刻,每一步都严格遵循行业最高标准,保证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焊接时,专业的技术人员凭借精湛的焊接技巧,在显微镜下将微小的电子元件精准地焊接到电路板上,确保焊点牢固可靠,无虚焊、短路等问题。
器件采购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专业的采购团队,对市场上众多品牌和型号的电子器件进行严格筛选和测试。从性能参数、可靠性、兼容性到成本效益,多维度考量,只为找到最适配该雷达项目的器件。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结合雷达的功能需求、散热要求以及安装空间限制,运用先进的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设计。在加工过程中,采用数控加工等先进工艺,确保每一个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最终打造出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雷达结构。
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2024 年 12 月 25 日,这款凝聚着双方团队心血的雷达项目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成功发表。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性地实现了让无线充电 “飞” 起来,突破了传统无线充电距离短、位置受限的瓶颈,通过独特的雷达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多设备同时无线充电,这一成果在无线充电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上一篇: 凝聚团队力量 共享美好时光